flag 英语(English    flag 日本语

   杨贵妃真的来过日本天草吗?  - 杨贵妃日本天草流落传说 -  

田中知启(自由塾研究员)    齐 沁(翻译)    入口纪男(熊本大学名誉教授)

  mail

photo00 日本天草龙洞山前的杨贵妃像
制作监修 石原昌一

摘要

 关于日本熊本县天草「杨贵妃天草流落传说」是否有事实依据,对此我们从历史和科学的视点出发予以了考证。杨贵妃因安史之乱逃亡并流落到天草一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没有找到确实的证据。即使如此,杨贵妃可能来过天草这一优美的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梦幻般的遐想。



1. 关于「杨贵妃天草流落传说」

 翻开日本熊本县天草诸岛的旧地图,可以找到在天草郡新和町(现在的天草市新和町)的龙洞山一带有一处以杨贵妃命名的字名(「字」是村以下的行政单位)即地名,在日本「字」的启用是在平安时代,太阁检地以后它被赋予了制度性的意义。在龙洞山一带,曾有一位女性从异国流落到此地,关于她的传说从古流传至今。


map


天草市新和町龙洞山的位置


 约一千二百多年前,在龙洞山附近赫然建起了一座豪宅,在这座豪宅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女性,她的惊人美貌使村民赞叹不已。有一年夏天瘟疫流行,村民们痛苦不堪,这位女性知道此事后,拿出从唐朝带来的草药为村民们治病,把他们从瘟疫的苦海里解救了出来。由此这位女性受到村民们的尊敬。女性称自己为杨贵妃,在这里等待着唐朝皇帝的使者来接她。一天,天空忽然阴云密布,在电闪雷鸣中一条巨龙腾云驾雾出现在山顶,随后只见女性与龙一起升上云霄并在空中消失,那座豪宅也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在山中只留下一个女性用的香袋,豪宅遗址的所在地后被称之为杨贵妃。
 以上就是「杨贵妃天草流落传说」的由来,在龙出现过的那座山上有一个据说是龙住过的洞穴,因此就叫「龙洞山」。


map

map


熊本县天草郡新和町字图


左图的扩大(可以看到中央部分「杨贵妃」的字名)


 日本古代曾有「义经成吉思汗说」。其实那是人们出于对源九郎判官的同情而杜撰的,传说义经远渡重洋来到大陆后成为成吉思汗。这在林罗山,新井白石,德川家康,P. 希博尔德等人的著书中都有过记述。但是在蒙古所谓「义经渡来传说」却并不存在。蒙古正史『元史』、『元朝秘史』、『集史』等都有明确地记载。成吉思汗是也速该「父」与珂额仑「母」所生之子,原名铁木真「成吉思汗为尊号」。因此「义经成吉思汗说」已被「蒙古正史」所否定。
 另一方面,中国关于杨贵妃安史之乱后流亡到日本的传说确实存在,例如,中国的正史『新唐书』中由此描述“杨贵妃被埋葬(756年) 后的第二年(757年),人们在她的墓里只找到一个香袋”。关于杨贵妃的死就有诸多疑点,因此,日本亡命之说是不能断然否定的。那么,「杨贵妃天草流落传说」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呢?我们作了以下的考证。

2. 龙洞山

 从日本熊本县的宇土半岛沿国道266号线驱车南下,经珍珠线桥进入天草上岛。上岛与下岛之间的「海峡」由桥连接,由此266号国道一直延续到下岛。从下岛的天草市出发沿26号县道南下,深深切入陆地的宫地浦湾渐渐进入视野,这里是有名的珍珠养殖区。在宫地浦湾的东侧可以看到一座小山丘,那就是龙洞山(标高317米)。龙洞山位于下岛的东部,在它东面就是宽阔的八代海,也被称为「不知火海」它是一处美丽而平稳的内海,其对岸就是九州本土。

shiranui


从龙洞山向八代海眺望长岛浮现在海上
藤原喜娘778年从唐漂流到此


 在八代海东部沿岸地区有一条南北走向约40公里长的活断层,它被称之为「日奈久断层」。以此断层为界,八代海一侧向北,九州本土一侧向南以每年1mm的速度错位。在八代海的海底也有诸多南北走向的断层,八代海被认为是这个地沟带的陷落而形成的。在天草诸岛可以见到九州山地特有的砂砾层,由此证明九州山地的砂砾经球磨川被冲到此地。因为在远古时代八代海曾经是陆地,九州本土的球磨川曾流经天草诸岛。约11万年前由于九州西侧的陷没而形成了现在的八代海。龙洞山周围的天草海域非常美丽(如照片所示)。从龙洞山向天草放眼望去,绿色茂密的森林覆盖着大地,景色宜人。在海岸边有一座天草唯一的古老的烧酒工场。
 根据敕撰史书『续日本纪』(797年完成)记载,奈良时代末期,778年11月13日,有一唐朝少女(推测14岁)流落到肥前国天草郡西仲屿(现在的鹿儿岛县出水郡长岛)。少女是由一个叫藤原清河(光明皇后的甥)的遣唐使者与唐朝女性所生,叫藤原喜娘。藤原清史曾在玄宗皇帝身边工作过。为亲眼看看已故父亲的祖国,11月5日乘上了返回日本的遣唐使船。在航行的第四天遭遇海难,船体破碎。喜娘靠一根辕木在海上经过6天的漂流来到了长岛,于11月13日为村民所救。从龙洞山向南边的海上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长岛。

3. 日本人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安史之乱」和长安陷落

 唐朝的玄宗皇帝(712年-756年在位)登基后,曾进行了税制的改革,并导入“节度史制度”励精图治,富国强民,治国功绩辉煌,史称「开元之治」。但在位后期,因迷恋杨贵妃美色,不理朝政,众叛亲离,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因此杨贵妃被称为「倾国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
 据『续日本纪』记载,奈良时代,当时驻渤海国(现在的海参威一带的大国)大使小野田守在758年紧急回国,向日本朝廷报告了唐朝所发生的安史之乱,以及长安城被燕(安史帝国)攻陷的事实。日本朝廷惟恐燕攻击日本,命太宰府加强警戒,这就是日本知道安史之乱和长安陷落事实的最早记录。
 白居易(白乐天772-846)在安史之乱发生半个世纪后(806年),创作了长诗《长恨歌》,也在同一年第18次遣唐使最澄和空海回到了日本。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中优美而生动地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它对平安时代后的日本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桐壶卷」中,对于桐壶帝与桐壶更衣的悲恋的描述,就有很多地方与《长恨歌》相似。

4. 天草村民能否创造出「杨贵妃天草流落传说」

 日本天草诸岛自古以来,与其说属于熊本,更不如说属于岛原,长崎文化圈。中世纪以来就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准,西欧的活版印刷技术就是经天草传入日本的。古登堡印刷机是由四位天正遣欧少年组成的使节团从欧洲带到日本的,1591年设立了天草神学校(耶稣会的学校,在现在的天草河浦町)。据说当时在欧洲的总出版部数只有500部,而在天草的神学校的总出版部数已达到1500部。希腊神话『伊索寓言』也是经天草传入日本的,1593年(文禄2年) 以『ESOPO NO FABVLAS』为书名被介绍进来,这可能是由耶稣会宣教师将拉丁语译成用罗马字母拼写的日语书。之后从江户时代初期开始以『伊曾保物语』作为书名出了多种版本。
 岛原之乱(1637年-1638年)后,基督教徒在形式上从天草诸岛被彻底清除。幕府将著名高僧等大批优秀人才派往天草诸岛,所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天草诸岛的村民具有相当高的知识水平是可想而知的。天草诸岛的村民对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最迟在岛原之乱后就已经知道了吧!但是在龙洞山附近以杨贵妃命名的地名,其命名年代有可能追溯到室町时代或者是平安时代以前。
 熊本县在幕藩体制下被称之为肥后藩,当时是一国一城的体制,但肥后却例外被允许一国拥有二城(熊本和八代)。其理由是八代城具有二个重要使命,一是对萨摩藩进行监视,因为萨摩藩一直被怀疑有推翻江户幕府的企图,若八代城被攻陷,能迅速通告熊本城加强防守。因此八代城被予以保留。八代海从古至今异国船只频繁往来,所以八代城的另一个使命是监视入港的异国船只。
 假如当时有一位从中国来的女性在龙洞山一带住过的,并用所带来的草药拯救了村民,由此这位女性在村民眼里变得更为生动美丽,村民自然而然将女性当成杨贵妃的转世而尊敬她,女性住过的地方被叫作杨贵妃,由此而创作产生了「杨贵妃天草流落传说」。
 但是「杨贵妃天草流落传说」也可能并不是单纯创作出来的故事,也可能存在着一些事实依据,对于其可能性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进行验证,将会是更有意义的。

5. 杨贵妃其人


YangGuifei


     「杨贵妃上马图」 徳冨香穂里 2013    

 杨贵妃出生于719年(据传是6月1日),姓杨名玉环,是唐朝玄宗皇帝的皇妃。她出身于蜀州(现四川省),父亲为官吏(蜀州司户),贵妃并不是她的名字,而是表示她在皇室的身份。
 白居易(白乐天772-846)在《长恨歌》中是这样描写杨贵妃的: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据中国的正史『新唐书』记载,杨贵妃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另外据宋朝『杨太真外传』记载,她的琵琶是蜀地的贡品,琴弦是使用异国献上来的生丝制作而成。在白居易的诗《新乐府》里是这样描写的:杨贵妃擅长西域的胡旋舞,因身上带有龙脑(南方的一种香料),香气宜人,隔很远都能闻到。
 杨贵妃给人的印象好像是一位被命运所捉弄的女性,其实作为女性她嫉妒心颇强,且争强好胜。据说,在杨贵妃出现之曾有一位受玄宗皇帝宠爱的梅妃(可能是虚构人物)。杨贵妃受宠后,一次玄宗皇帝悄悄招梅妃进宫,知道此事的杨贵妃当夜进宫质问玄宗皇帝梅妃在何处。她确信玄宗将梅妃藏于宫中,于是便催促玄宗皇帝上朝,她在此等待他下朝回宫。杨贵妃的孤傲及好胜的性格可能也是她受宠的原因之一。
 杨贵妃善于揣摩人心,这一点不亚于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一次,因触怒玄宗皇帝被遣送出宫,稍后当玄宗皇帝派人探访她时,她说:「臣妾罪该万死,身体和头发以外都是陛下所赐,剪下一束头发带给陛下以作永久纪念」
 于是剪下一绺青丝带给玄宗,玄宗见后,大吃一惊,于是速派人将她接回宫中。
 玄宗皇帝出游时,总是将杨贵妃带在身边。她上马时总是由高力士持鞭握缰。高力士是宦官出身,也是玄宗皇帝的策士。据说杨贵妃拥有专职织锦工匠数百人,装饰品制作工匠数百人。为得到官职晋升,地方官史争先恐后为其敬献奇珍异宝。对杨氏家族的要求,像皇帝的圣旨一样,不敢怠慢,全国各地前来送礼的人数之多据说需在门前排队等候。

map

公元700年唐的版图
Albert Herrmann, “The Tang Dynasty, Boundaries of 700 A.D.”
History and Commercial Atlas of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5


6. 唐朝是如何看待倭国(日本)的

 倭国(日本)630年(舒明2年)向唐朝派遣首任遣唐使犬上御田锹,此后陆续向唐朝派遣朝贡使。663年10月5日唐联合新罗在朝鲜半岛的白江村击败了倭国的白济联合军。战败的倭国拥有军船800艘,据说唐的军船为大型战船仅有170艘而战胜了倭国海军,由此百济被灭亡。在这之后,天智天皇曾在665年,667年,669年先后派了遣唐使。
 据『旧唐书倭国日本传』记载,703年栗田真人首次以「日本」(不是倭国)国使身份向周朝的则天武后朝贡。栗田真人容姿端庄,谈吐优雅,且通经史,解文章,在周朝备受青睐。则天武后还特意在麒麟殿设宴款待了他,并赐予「司膳卿」的官职。704年真人带着白江村战役中被俘的日本人返回到日本。
 唐玄宗在位期间(712-756),曾3~4次派遣过遣唐使。717年入唐的阿倍仲麻吕,因留恋中国的风情,滞留在中国没返回日本,并在科试中中举,后改名晁衡,历任「左辅 」,「仪王友」等官职。

玄宗皇帝在位时代(712年-756年)的遣唐使

次数

出发年

归国年

使节

第9次

 717年(养老元)

 718年(养老2)

 多治比县守(押使),大伴山守(大使),滕原马养(副使)。
 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玄昉,井真成随行。

第10次

 733年(天平5)

 735年(天平7)

 多治比广成(大使),中臣名代(副使)。平群广成,大伴古麻吕随行。
 归路第3船失事平群广成漂流到越南。归路第4船失事无归。

第11次

 746年(天平18)

   - 

 石上乙麻吕(大使)。中止。

第12次

 752年(天平胜宝4)

 754年(天平胜宝6)

 滕原清河(大使),吉备真备(副使),大伴古麻吕(副使)。
 鉴真来日。归路第1船的滕原清河和阿倍仲麻吕归途失事。


 遣唐使船在大阪的住吉大社进行海上安全祈愿仪式后,从住吉津(大阪市住吉区)出航。当时的航路被称之为「南岛路」,经由濑户内海,那津(福冈市中央区),坊津(鹿儿岛县南萨摩市),奄美大岛,阿儿奈波(冲绳)后,横断东海。遣唐使船均为木造帆船,难抵凶猛的海浪,安全抵达目的地的可能性很低。一般为四艘编队,每艘可乘百人左右,在中国长江口流域的苏州(江苏省苏州市)或明州(浙江省宁波市)登陆。对唐朝来说,长江口的前方就是日本国。


7. 杨贵妃的最后

 宰相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堂兄,与西域出身的安禄山(705-757)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安禄山等发动安史之乱,755年洛阳陷落。玄宗皇帝携皇室亲族及杨家一族以及护卫部队逃往蜀州,随同人员有杨贵妃,玄宗的儿子李享(肃宗皇帝)高力士,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陈玄礼(龙武大将)及所属部下,宦官及随从二千多人。其中陈玄礼是玄宗皇帝的心腹忠臣,性格纯朴而谦逊曾有一次玄宗皇帝想私访杨贵妃的姐姐,被陈玄礼挡驾,理由是:未曾向臣下下旨,天子不能轻易出宫。
 『资治通鉴』中这样描述,玄宗皇帝从长安往蜀州逃亡时,杨国忠曾想烧毁宝物殿,被玄宗皇帝制止道:「贼寇(安禄山)如果得不到宝物,反过来会对百姓进行更残酷的掠夺」
 其后在通过长安西北的渭水咸阳桥时,为防止贼寇从后方的追杀,杨国忠又想烧毁这座桥,又被玄宗制止:「这样会断绝随后上来的士兵及百姓的退路的」
 当到达距长安约50公里的马嵬坡时,由于粮草不足,士兵停止前进据『杨太真外传』记载,陈玄礼为阻止部下的反乱,在吐蕃使者围着杨国忠要食料时,借杨国忠与吐蕃使者密谋谋反为名将其射杀,之后又杀死了杨贵妃的姐姐。紧接着陈玄礼又向玄宗皇帝进言要求除掉杨贵妃。
 据『新唐书』和『杨太真外传』记载,杨贵妃身居深宫,与杨国忠的谋反没有关联,为此唐玄宗皇帝曾为其辩解过。但在高力士的力劝之下出于无奈与贵妃诀别,赐其自尽,并命高力士将其带到佛堂中(或梨树下,或佛堂附近),用白绢缢死(窒息死)。此时其喜好的荔枝刚好被送到。遗体用紫色的刺绣锦缎覆盖着,由陈玄礼确认死亡后,在距马嵬坡约一里的郊外被埋葬。由此士兵的叛乱被平息。756年7月15日(至德元年6月16日)杨贵妃37岁。


8. 关于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据说除玄宗皇帝的心腹高力士和陈玄礼二人之外,没人见过杨贵妃的遗体,连玄宗皇帝也没见过。关于杨贵妃的死从一开始就是由二人避开众目一手策划的。作为唐玄宗的策士,72岁的高力士与龙武大将65岁的陈玄礼,按照玄宗的意愿,以二人之力在当时的状况下,使杨贵妃秘密的逃亡国外避难,是完全可以办到的。首先由高力士借拜佛为名带杨贵妃避开众目进入佛堂(或在梨树下)并假称缢死了杨贵妃。陈玄礼以乱入现场格杀勿论为由,不准任何人进入。在『杨太真外传』中是如此描述的:高力士用手捂着杨贵妃的口鼻,遗体用紫色锦缎覆盖,唤陈玄礼进来验过尸首。在新棺木送到时,为防乱兵辱尸,高力士悄悄派贴身宦官护送到郊外埋葬。所以杨贵妃在宦官或陈玄礼手下的护送下逃走的可能性是不能否定的。
 据中国正史『新唐书』所述:玄宗在笠年(757年12月)从蜀州返回长安后,出于对杨贵妃强烈的思念,私下派亲信宦官打开那据说葬着杨贵妃的墓穴,发现墓穴中只有杨贵妃的一个香袋,后将其呈给玄宗。
 假如杨贵妃假死亡命之说成立的话,会逃亡到哪个国家呢。唐朝当时比较强盛,与40多个国家都有交往,但并不是与所有交往国都能友好相处,特别是从安史之乱前后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国境附近回鹘,吐蕃和契丹等势力逐步增强。吐蕃借安史之乱侵占了唐朝的河西及陇右(现在的青海省东部及甘肃省)。因此,假如杨贵妃逃往吐蕃的话,肯定会被杀掉。另一方面在罗唐战争中,新罗将唐军击退,统一了朝鲜半岛。假如杨贵妃逃往朝鲜半岛,也是非常危险的。日本吸收唐朝的文化,于702年完成了《大宝律令》。天皇的威力遍及日本各地,天平文化在奈良广为盛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杨贵妃逃亡日本是最好的选择。
 以上所述,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之后逃亡日本一说,在中国也是广为流传的。

9. 玄宗皇帝的余生

 高力士一直随行唐玄宗到达蜀地,因有功被封为「齐国公」。756年7月皇太子李亨即位称肃宗皇帝,玄宗成为太上皇。757年1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掉,肃宗皇帝借回鹘的援军夺回了长安和洛阳,并于10月重回长安。12月太上皇玄宗进入了长安后,最终没能见到杨贵妃的玄宗,私下派宦官打开了杨贵妃的墓穴。

ryudozan


从南面的海上看到的龙洞山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是这样描述的: 玄宗派道士寻找杨贵妃,道士听说海上有座仙山,传说杨贵妃就在这遥远的海上仙山上(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描述的「海上仙山」有以下三个特性:
(1)  从大陆向海上眺望隐约在海的深处
(2)  周围什么也没有的「孤岛」
(3)  只是一座「山」
《长恨歌》中所描述的浪漫世界,若在现实中呈现,日本天草的龙洞山可满足以上三个条件。
 对于道士探访杨贵妃情景,清少纳言(966-1025)在『枕草子』的《木的花》中这样描述的:「杨贵妃见到皇帝的御史时哭泣的样子就像春雨中的一枝梨花」
  

10. 杨贵妃从唐朝航海来日本天草有这个可能性吗?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经中国北部流入渤海。全长54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日本面积的2.6倍)。马嵬距黄河只有5公里,所以杨贵妃经黄河到中国东海岸,不需花很多时间即可到达。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华中地区流入东海,全长约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17.5 平方公里(日本面积约3.6倍),最下游的“扬子江”对日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从武汉向西北有一支流,马嵬距这个支流约80多公里,所以杨贵妃经长江到东海,也不需花很多时间。
“大运河”是世界最大的运河(或称人工河),从北京经中国大陆东部,横断黄河,扬子江一直到杭州,全长约1800多公里,隋朝时代竣工(589-618)。杨贵妃经大运河到东海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近几年,由于在天草海岸从国外过来的「漂流物」的不断增多,由其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据环境省的调查报告,对位于天草下岛西侧芩北町的富冈海岸共进行了五次调查,共计回收73个塑料瓶,其中日本制占39%,中国制占23%,台湾约占10%,韩国占1%,不明占27%。这足以表明,物体是可以从中国漂流到天草的。
 下图是新历7月中旬九州・冲绳海域的海流图(出自气象厅九洲・冲绳平均海流)。


map

       

map


新历7月中旬九州・冲绳海域的海流图


 红色区域为天草市新和町所在位置,颜色和箭头表示流速(单位:1节=0.5米/秒)和流向。深蓝色的区域流速最高,以此可以清楚地辨认出黑潮和对马海流。日本气象厅对用人工卫星,船舶,浮标及浮筏等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作成每日的海流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有从中国流向天草的海流。这种海流模式在新历7月中旬特征更为明显,与其他时期相比从唐流到天草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从扬子江河口到日本天草的直线距离约800多公里,人的普通步行速度为2节(3.6公里/小时),帆船通常的航行速度为4.8节。
 此外,据环境省的报告书揭载,如下图所示,从中国沿岸放筏后,对渔业浮筏的漂流途径进行模拟计算。


   

map

   


渔业浮筏漂流途径的模拟结果


 从1月1日起,假设每月的第一天投放一只木筏,计算期间以一年为基准,连续三年投放累计计算,这样可以判断从中国到达天草的具体过程。
 788年11月13日从唐朝流落到肥前国天草郡西仲屿的喜娘,乘帆船(遣唐使船)航行4天后,因帆船遭遇风浪损毁,靠一根辕木漂流了6天来到了西仲屿(现在的长岛)。通过这个例子表明从中国利用帆船,以较慢速度(4节)的航行,最短5天可以到达天草。即使是无帆的木筏,顺着较强海流(1节),最短20天也能到达天草。
 当时有海洋帝国之称的唐朝,拥有大量的军船。杨贵妃一行有玄宗皇帝的诏书,利用唐朝的军船来天草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如果是利用军船的话,定会有大量的物资和人员一同随行,在龙洞山能够建起豪宅,维持日后生活的可能性是不能否定的。


11. 玄宗皇帝的临终

 史忠明等人将安史之乱一直持续到763年。唐玄宗因杨贵妃而倾国并使唐遭受国难,由此而被肃宗皇帝软禁,于762年5月3日驾崩。高力士得知玄宗的死讯后伤心过度,也于同年死去。
 759年(天平宝字3年)日本第13次遣唐使想经渤海路进入中国,因「安史之乱」受阻,返回日本。761年(第14次) ,762年(第15次)遣唐使的派遣,均因中途船体破损而中止。

12. 杨贵妃具备草药知识吗?

 深闺出身的杨贵妃据说能歌善舞,但她是否懂得草药则无据可查。据记载中国在周,汉时代药学知识已达到很高水准。假若玄宗皇帝与杨贵妃约好在适当时候将她接回国的话,担心杨贵妃渡日期间的身体健康,将会为她准备足够的各种中草药。如果龙洞山一带的瘟疫是在某年夏季流行的,而且是发热性的食物中毒类疫病的话,那么服用「葛根汤」或「人参汤」(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所记载)可能会有出奇的疗效。而且有研究显示「麻黄汤」(『伤寒论』中也有记载)与现代抗流感药「达菲」具有同等的症状减轻效应 (2009年5月8日「读卖新闻」等)。



map

map


天草龙洞山前的杨贵妃像 (制作监修・熊本大学石原昌一名誉教授)


13. 杨贵妃的身影真的与龙一起消失在空中了吗?



map


据说龙曾经住过的龙洞山洞穴

 根据「杨贵妃天草流落传说」,有一天阴雨雷鸣,忽然在山顶上出 现一条巨龙,随之女性的身影与龙一瞬之间在天空中消失,房屋 也随同消失的无影无踪。在山中只留下了一个女性用的香袋。
 663年朝廷在白村江战役中败给了唐朝后,为防备唐朝的进 攻,太宰府配备了「防人」部队,最初是在东国(静冈县以东)征 兵,757年后开始从九州征兵。第二年(758年)朝廷因安史之乱 和长安的陷落,更进一步加强了戒备。如果唐朝皇妃在天草的 龙洞山等待着唐朝皇帝的使者来接的话,如此大的事情,太宰府不可能一点也不知道。
 一方面,唐朝的肃宗皇帝在国家存亡之际继承王位后专心于平息战乱。肃宗后来可能也知道马嵬的墓是空的。查出杨贵妃的落脚地并向天草的龙洞山派遣密探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在日本对传说中巨龙的描写与随台风而起的龙卷风的样子非常相似。气象厅提供的数据表明,熊本县内1963年到2009年的46年间共观测到15回龙卷风。龙卷风的强是用「藤田尺度」(芝加哥大学教授藤田哲也提出)衡量的。熊本县内的台风多在F0-F1范围内,只有一次强度达到了F2,它发生在天草的本渡市即现在的天草市(1975年10月12日早上5时15分左右)。
 按照「藤田尺度」定义推测的F2级龙卷风的被害程度如下「比较大的被害。例如房屋墙壁坍塌,屋顶掀飞,移动住宅被摧毁,火车脱轨颠覆,大树折断甚至连根拔起,稍轻的东西漫天飞舞,汽车随风翻滚」
 发生概率只有F2级4分之一的F3级龙卷风的预想被害程度是「重大被害。即使是非常坚固的房屋也会被整体卷入空中,列车脱轨颠覆,森林的大半树木被拔起。重型汽车也会被吹离地面」
 近年在日本被观测到的F3级规模龙卷风的发生地点如下: 1990年12月11日在千叶县茂原市,1999年9月在爱知县丰桥市,2006年11月7日在北海道的佐间町。
 像这样大规模的龙卷风,约1200年前在新和町龙洞山发生的可能性是不能否定的。这大概就是变成了日后传说中的杨贵妃被龙带走,由此而孕育出了「杨贵妃天草流落传说」这优美动人的故事。
  

map


眺望龙洞山西侧的宫地浦湾


「杨贵妃天草传说」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由后世创作出来的。但是杨贵妃逃过一死并流亡来到天草一说,却给我们带来了梦幻般的遐想。带着这般遐想,我们依依不舍的拜别了龙洞山。



【参照文献】

  • 石原道博『旧唐書倭国日本伝』岩波文庫1956年
  • 古賀登『新唐書』明徳出版社1971年
  • 竹田 晃, 檜垣 馨二『楊太真外伝』明治書院2007年
  • 竹内 照夫『資治通鑑』 (中国古典新書) 明徳出版社1971年
  • 宇治谷孟『続日本紀』(講談社学術文庫)1992年
  • 藤善真澄『安禄山と楊貴妃・安史の乱始末記』清水書院1984年
  • 大野実之助『楊貴妃』春秋社1969年
  • 田中克己『中国后妃伝』筑摩書房1964年
  • 井上靖『楊貴妃伝』講談社2004年
  • 村山吉廣『楊貴妃』中公新書1997年
  • 日高孝次『海流の話』築地書館1983年
  • 東京大学海洋研究所『海洋のしくみ』日本実業出版社1997年
  • 日本环境省网址 http://www.env.go.jp/earth/report/h21-04/6kumamoto.html
  • 日本气象厅网址 http://www.data.jma.go.jp/obd/stats/data/bosai/tornado/list/86.html
  • 吴伟明,"日本杨贵妃传说的流变及思想史考察." 学术月刊 43 (7) : 5-12,2011

Chihiro Tanaka,  Qin Qi,  and Norio Iriguchi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